近期,一则“建议保护35岁以上求职者就业机会”的消息冲上了热搜,一时间引起了广大职场人士的反响。

明明是人生的黄金年龄,却遭受了不公平的就业歧视。

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《人世间》,主人翁周秉昆在48岁时则没有气馁,果断选择了创业,最终取得了成功,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。

那么,周秉昆在创业上到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?

着眼当下

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

周秉昆在出狱后,调整心态,决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让郑娟过上好日子。

在帮自己大嫂搬家的时候,他发现当时到处都在拆迁,很多人需要花钱雇人搬家。秉昆察觉到了这个商机,兄弟国庆是干活的一把能手,郑娟和国庆老婆吴倩等人能干保洁的活,干脆就创立了公司,提供搬家保洁等一条龙服务。

秉昆虽然错过了社会的高速发展,但是他脚踏实地,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,洞察到了市场需求,并把握住了机会。

我们如今的社会更是瞬息万变,但是好的机会,是靠“双脚”丈量出来的。如果没有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或实地考察,很容易脱离实际,上当受骗。


好的计划

知道“缺多少”很关键

周秉昆在决定开搬家公司后,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,包括考驾照、筹集启动资金、买车、和客户谈单等。这些关键节点基本是环环相扣的。

其中最关键的启动资金,秉昆一方面盘了下自己的“家底”,另一方面估出了比较具体的资金额度——6万块钱。

可能很多人没特别留意这“6万块钱”,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,估算的资金额度越准确,说明创业者考虑得更加周详,相对来说,计划的可行性也更高。

试想一下,如果你连创业需要筹集多少钱,花在哪些地方,具体金额多少,没有一个保底的金额的话,说明没有想清楚计划,失败的概率很大。

另外,像筹集启动资金这种里程碑的设定,可以激发创业者的热情,有利于推进创业的进程


学习无用?

你欠缺的恰恰是功利性目的

周秉昆在入狱前是不会开车的,按理说,他48岁的年龄,学车应该没那么顺利。

但是,他很快就考到了驾照,从郑娟当时的惊讶程度可以看出。

可以说,正是“买车需要开车,开车需要驾照”这种急迫但又带点功利的目的,驱使秉昆能更顺利地考取驾照。

类似地,我也是先果断花钱报考了驾校,再通过这种功利性目的驱使自己积极去学车,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,同时又不想自己花的钱打水漂,最终比较顺利考到了驾照。

所以,你所学的东西不是没有价值,而是你缺少一颗让它有用、有价值的心。


及时止损

“死撑”不是“坚持”

周秉昆的创业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,因为兄弟国庆腰伤复发,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就遇到了人手不足的危机。同时考虑到团队的年龄普遍偏大,一直干体力活也不是长久之计。

秉昆这时没有选择继续下去,而是在国庆养伤的时候,选择去打工当司机维持生计,同时也不忘给团队其他人介绍工作。

如果说,当时秉昆选择继续干搬家的话,可能不止损耗的是年长的身体,更会消磨自己对创业的干劲。后来的事实也说明,秉昆的选择是正确的,做到了及时止损。

及时止损,是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。如果总是以牺牲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成功,那也是不可持续的、不够长远的。


不忘初心

方得始终

经历了第一次创业失败后,但周秉昆并没有气馁,而是想办法东山再起,给郑娟和儿子一个稳定的生活条件。

此时,虽然光字片拆迁给出优惠政策,但是众人都不敢搬进新区王家屯。

周秉昆决定主动搬迁,不单是因为他支持大哥周秉义,同时还因为他相信政策是真心对老百姓好。

由于他最开始报名搬迁,根据优惠政策成功分到楼下一间大门面房。周秉昆重操旧业,转身开了间大面馆。

面馆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,客人络绎不绝,赞不绝口。

贝佐斯说:“与其焦虑未来十年的变化,不如笃定未来十年什么不会被改变。

坐牢的小十年里,周秉昆没有过分焦虑未来的变化,而是在出狱后依然保持自己的初心。正是这份不变的初心,成就了周秉昆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