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“后备箱经济”日渐兴起,渭南不少市民利用空闲时间,也加入到摆摊队伍中,助力经济发展。近日,华商报记者走访渭南市区一处夜市,看到摊主利用后备箱售卖的有咖啡、冰粉、蛋糕等,有摊主说是为增加收入,也有人表示带来的不止收益,还有对市场更深的了解。

走访:打开后备箱就是移动“店铺” 实体店老板也来加入

7月7日晚8时许,在渭南市区前进路西侧的一处创意市集,太阳落山之后来逛街的市民逐渐增多,霓虹灯闪烁处是一字排开的私家车,后备箱纷纷打开挂上了招揽顾客的招牌。

一辆白色轿车的后备箱上,挂着写有“似啤非啤”的布条,旁边的折叠桌上,用心的摊主还用商品摆放出了造型;在隔壁的一辆黑色越野车的后备箱盖上,则挂着“网红冰粉”、“酸梅汤”的招牌,年轻的摊主正忙着给几个小顾客调制冰粉,而后备箱里则是各种装着原料的器皿。

旁边路中央的小舞台上,两个年轻人正在演唱时下的流行歌曲,伴随着悦耳的音乐,两名穿着可爱的小姑娘还扭着身体跳起了舞。

一辆橘色的轿车后备箱,被改造成了移动甜品屋,摊主任先生在小黑板上写着在售的甜品名称。他是一名“90后”,在大荔经营甜品已经有7年时间,后来又在渭南开了一家店,从今年4月开始,他也加入了“后备箱经济”队伍中。

“摆摊是没有房租、水电费这些成本,但做了之后才知道,也没想象中那么简单。”任先生说,首先受天气因素影响大,另外在商业区客户可选择性大,加上原材料等因素,利润相对较低,但主要是为了拓展客户群体。

“00后”摆摊卖泡面增收有成就 “70后”卖咖啡为更了解市场

“00后”李女士则用后备箱办了一个泡面小摊,经营了好几种口味的泡面,也为客户提供了煎蛋、火腿等加料的选择。她本身是一名平面设计师,摆摊是利用工作之余,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。

她说,自己还是一名“新手”,每天下班后就赶来摆摊,忙忙碌碌地有时也会感到累。虽然自己做的是听起来很简单的泡面,但实际上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和爱好。虽然摆摊时间不长,也积累了一些回头客,能让更多人品尝到自己做的美食,也很有成就感。

薛先生是一名“70后”的咖啡发烧友,经营着一家户外用品店,现在又用载着自己跑遍了西藏的越野车,打开后备箱售卖现磨咖啡。

“最近这几年因为疫情没法出去,就想着发挥它(指越野车)的余热,就改造了一下,拉上我那些专业的咖啡器具出来摆摊。”他说,能有多少收益自己并不太在意,而是想通过后备箱交到一些喜欢咖啡的朋友,同时发展咖啡文化。

他还说:“市场在变,消费者也在变化。我刚做了快一个月,看到了和传统商业不一样的点。后备箱经济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我觉得我们传统的实体经济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。这也是我摆摊的主要目的,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看市场,更好地了解年轻人的需求。”

另外,华商报记者还了解到,在渭南的郊野公园、龙尾坡等处,也兴起了“夜经济”、“后备箱经济”等多种新兴市场业态,为市民的休闲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,也更好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。

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编辑 郭乔娜 杨托